第2章 玉精碗(2)
“都说了很危险,你非要试试看!”
第二天,司马正婉一手把小谢从草席上面揪起来,毫不客气地训斥一顿。
后者却一副死不悔改的模样,还胸有成竹地保证说:“我昨晚还是有一点收获的——那妖怪至少怕光。”
唐朝道士捉妖都要选在凌晨,尤其是寅时、卯时,天色即将拂晓之时。因为那种时候往往阴气渐散、阳气回升,妖怪的法力也会慢慢流逝、减弱。
昨晚,即使是那老妖婆先发制人,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但她一听见几声鸡鸣,也不得不中止这个梦境,那就足以证明她不是什么大恶大妖,她也怕光。
谢自然认为,自己不敌那妖物,完全是因为轻敌,很草率地打听那妖怪的家底儿,才导致那妖怪可以反将一军。甚至还有一部分原因要怪到师父头上。毕竟是师父教她这么问的。可是事实证明,师父的经验也不一定总是准确。
但在司马正婉眼中,谢自然就是一个被外面大孩子欺负得鼻青脸肿,还要撂下狠话,绝不服输的小屁孩儿。她如果再由着这孩子胡来,指不定要惹出多大的乱子。
“不许再胡闹,我已经给父亲飞鸽传了信。他说今晚就能回来。从现在起,你就老老实实待在屋里,中午乖乖去吃饭,晚上乖乖去睡觉,不许再谈论任何妖怪的事情了!”司马正婉气呼呼地吩咐道,又让侍女们把廊下草席子撤走。
做完这一切,司马正婉走到窗边,窗外正是一片翠绿的夏日山林,天门山就矗立在那里。
她将一只信鸽从笼中取出,把一小截纸信小心翼翼地塞进信鸽脚爪下的竹筒,然后轻轻将竹筒固定好。
她面对天门山的方向,放飞了这只白鸽子。
《唐国史补》说:“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设,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
唐朝人有养鸽子的习惯。
唐朝时髦的道士们更是走在时代前列,道家自古有飞鸽传书的传统,放眼在万壑千岩的天台山里,司马正婉跟父亲的联系书信也只能寄托在那几只白鸽身上。
鸽子扑棱着翅膀,飞向了远方,消失在山林之间。司马正婉的目光追随着鸽子的身影,直到它完全消失在她的视线中。
谢自然也看着青山绿水间一点白影,越飞越远,心里倒没有什么不服气、懊恼或埋怨,她只是暗暗给自己鼓劲:要加快速度了。
梦里那妖怪袭击的方位,大概处在谢自然的正前方。
谢自然回到原处,根据她当时草席的位置,判断她的正前面正好是东北方向。
东北。
东北是奇门道术里的鬼门方位,更能助长一些妖孽的法力,所以也更难对付。
午饭还没吃,谢自然就离开院子,在这个阳气最充足的时辰里,顺着大路往东北方向,开始寻找。
院外是司马家道观,出了道观再往外面走,就是草木苍翠的天门山。沿着山涧崎岖的小路和汉末遗留的古盐道,还有更多隐士或道人的居所。
谢自然就在这条路上走着。
她在寻找一件“载物”。
载物是一种称呼,代表缠绕了妖怪邪念的物品。没有妖怪会无缘无故现世害人。很多人没有做亏心事,却天天担心鬼敲门,其实完全没这个必要,因为妖怪到阳间害人,就像人到阴间害妖怪一样,都很困难。这其中一定有什么渊源,或者说,一个载物。
谢自然一路走一路寻找。眼睛始终未离开脚下的土地。可惜,她并未发现丝毫异样。
也许是遗漏了什么地方,或是寻找的方向错了?谢自然走了半天,才半信半疑地放慢脚步。
突然,她被地面冒出的东西绊了一跤。
谢自然立刻回头一瞧,脚下似乎有一片残玉。
玉石半露出土。
玉色微微发黄。
谢自然默默计算了步数。不多不少,她正好走了七七四十九步。
残玉似乎埋得并不深,谢自然思考片刻,认为自己动动手就能把它刨出来。
她立刻浇上一捧水,又找来几根粗树枝,开始向土里深挖。
可是,她越刨,越觉得不对劲。
一般来讲,玉器冰清玉洁,最能辟邪。
但是,这一块玉却很“邪门”。
谢自然在残玉的周围挖土。土壤里却冒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小动物。
半截指头粗的大蚂蚁。
五颜六色的七足蜘蛛。
密密麻麻的黑甲虫。
还有蝎子、蜈蚣、蝼蛄、土蝽、蟾蜍……
终于,厚厚的虫蚁之下,整块玉石露出全貌。谢自然这时候才看清:这并不是一块残玉,而是一整只玉碗。
谢自然用竹枝拨开表面的虫子,小心翼翼地捡起玉碗,拿去一旁的溪水里洗练干净。
对着正午时分的阳光,她细看,那光洁的玉碗里却飘出一缕黑气。
那缕黑气就在小姑娘白嫩的指尖游走,仿佛一条黑龙缠绕其上,像是在邀请她大胆地驾驭自己的力量。
心想,是它了。
谢自然把这宝贝拿回来。一路兴高采烈。
不过。
她还没进门,却撞上一位板着脸的师父。
还有一群脚步匆忙的师兄们。
大家似乎要去找什么东西,顶着中午毒辣辣的太阳就出门了。
谢自然当然知道他们要去找什么。
她不动声色把那只玉碗藏在袖子里,又念了个隔断咒,施法在双袖上,相当于双重保险。防止有人开透视眼。
之后,她避让一旁,恭恭敬敬一抬手,向师父师兄们行个礼。
大家都步履匆匆,根本没人在意这个小丫头在搞什么。
但这一大群瞎忙活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急匆匆去寻找的东西,早就藏在这个狡猾的小丫头袖子里了。
下午,司马正婉在屋里看书。
听到动静,往外看,就瞧见这么一幕景象:
小谢半边身子探进窗里,右手里高举着一只碗,还在喊她的名字:
“嘿,婉姐姐,见过这只碗吗?”
“什么碗不碗的?你又跑到哪里疯玩了?”司马正婉一双好看的眉毛皱起来。
她放下书,刚想责骂这小丫头越来越过分了,中午饭都没吃天天就知道跑出去玩,还找回了这么一个讨饭的破碗。
话没出口,她的目光就被那个碗吸引住了。
那是一只晶莹剔透的碗。
一只非常美丽的水晶碗。
阳光照耀下,水晶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粉色,不像庸脂俗粉,而是一种樱桃花色,粉中带白。碗底还雕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粉凤凰,一大一小,亲昵地互相环抱,凤凰的每一根翎羽都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从碗中飞出。
“……好漂亮。”司马正婉把责骂咽进肚子里,情不自禁地伸手试图去触摸这一只碗。
“不要碰哦。”谢自然眼疾手快地收回手。
司马正婉一瞬间惊醒,仿佛骤然从梦境里扯出来,不知所措地看着谢自然。
“恭喜姐,你又被它蛊惑了一次。”谢自然笑着说:“跟我来。”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方便下次阅读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