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八
孟州黄河风景区走笔
记者在山东阳谷参观狮子楼、紫石街时,就联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孟州。因为武松从阳谷被发配到了那儿。孟州,这个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令读者惊心动魄的地方,让记者心驰神往。
时任孟州黄河河务局局长李富中来到报社,送给记者几个他精心制作的有关黄河文化和黄河抢险技术教学的光盘,同时邀请我抽空儿到孟州看看。
看过碟片,记者拨通了李富中的电话:“李局长,你的光盘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很有意义。若有武松在孟州的遗迹,会更吸引人。”
“我让司机来接你,你到我局的‘黄河文化展示区’看看,那儿不仅有武松的雕像,还有不少你会感兴趣的景观。你看过,咱们聊聊。”李富中说。
记者来到孟州黄河岸边,来到地处开仪控导8号坝的黄河风景区。
黄河风景区草木茂盛,绿树葱郁,焕发着勃勃生机。
记者走进“黄河文化展示区”,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一座古色古香的“黄河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颇为壮观。“黄河楼”的基座由许多平面石刻图案组成,图案的内容包括不少黄河上著名的水电站以及其他治黄成就的浓缩景观,让人浮想联翩。
相距不远,一块镶嵌着“黄河苑”几个大字的竖石挺立在“黄河源头”,万里黄河亦按一定比例浓缩在此,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和几大支流入黄口被清晰地标出,让人对母亲河的大致走向一目了然。
一组包括20多尊雕像的黄河河工雕塑,无论是呼喊着“黄河号子”的黄河河工手硪打桩的群雕,还是一人默默手推独龙车运土筑坝的单个雕塑,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一位盖世英雄——武松的雕像别具一格,这位顶天立地的好汉极目远眺,仿佛在盯着天下恶霸豪强,随时准备除暴安良。他由山东阳谷发配到这儿,又演绎出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斗杀张都监的义举,可谓惊天动地。
“黄河文化展示区”还有特定寓意的“安澜碑”、“大象”等景观,处处让人流连忘返。
浏览过“黄河文化展示区”,记者采访了孟州黄河河务局局长李富中。
李局长告诉记者,“黄河文化展示区”只是孟州黄河风景区“5区”、“3场”、“1湿地”的一个方面。“5区”除了“黄河文化展示区”外,还有“水车游船观光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垂钓赏荷区”、“餐饮服务区”;“3场”即“围栏狩猎场”、“跑马场”、“儿童游乐场”;“1湿地”是指开仪闸至下游17坝之间的滩地。目前,滩区的湿地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已有多种野生动物、鸟类在此栖息。
李局长介绍罢“黄河风景区”,接着道,“孟州城虽然不大,但布局严谨,市容整洁,空气清新。距城不远,除我们的‘黄河风景区’外,还有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孟州人)的‘韩愈陵园风景区’和具有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中原最大护城湖的‘古城湖风景区’,这些都让孟州独具魅力。”
“因为有黄河,孟州会更美丽。”记者说罢,意犹未尽地感慨道,“我站在‘黄河文化展示区’武松雕像前,想起了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武松威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等章节,可是,这些遗址或遗迹在哪儿呢?”
“你问的好。”李富中若有所思,接着言道,“武松的确与孟州有着不解之缘。他从山东阳谷发配到这儿,在未到牢城营前,在孟州境内的十字坡险些被母夜叉坏了性命,但也由此结识了孙二娘、张青两口子;武松被‘押’到名为‘安平寨’的孟州牢城营‘坐牢’期间,深受号称‘金眼彪’的牢城管营施恩的‘关照’。武松也为施恩遭受恶霸蒋门神欺凌而打抱不平,他赶往孟州城东门外十几里地的‘快活林’,去收拾霸占施恩酒店的蒋门神。从孟州城到快活林只有十几里地,但却有大小酒店几十家。武松每过一家,都要喝酒,到了快活林,已醉得蛮够劲儿,但他仍把蒋门神打翻在地,让施恩的酒店失而复得。随后,蒋门神串通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并欲把武松在押往恩州途中经过孟州境内一个叫‘飞云浦’的地方加害。然而,武松却把要杀他的4个家伙送上了西天。旋即,武松怒不可遏地返回孟州,在鸳鸯楼将张都监、蒋门神等一干人干掉。从此,武松一步步上了梁山。”
稍顿,李富中接着说,“武松在孟州铲除豪强恶霸的英雄气概,值得纪念和传颂。我们将借鉴开封‘清明上河园’的经验,逐步把能够反映上述内容的、与武松以及孙二娘、张青、施恩、蒋门神等有关的遗址、遗迹的景观再现于‘黄河风景区’,我们将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篇文章在黄河报发表时,曾配发陈武奎拍摄的有关照片,本文对这些照片予以省略。)
关于李富中,对他作简要介绍。
在万里黄河上的几万治水大军里,李富中及其家人,是不多见的四代治水世家。
从清代开始,李富中的曾祖父就是治理黄河的河工。
他祖父、父亲,代代相传,直到李富中,不仅传承了治理黄河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传下来一系列黄河抗洪抢险的技术和方法,如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滚砸、桥下顺溜抛笼等,为战胜滔滔洪水,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李富中一家传承和发展的著名的“黄河号子”,如同战场上的号角,在治黄工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富中已被文化与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黄河号子”的传承人。
由于李富中对治理黄河和抗洪抢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被评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劳动模范,被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二百零九
紫石街随想
途经山东阳谷县城,穿过宽阔的、古色古香的仿宋街,去狮子楼参观。目睹蔚为壮观的狮子楼,不能不去闻名遐迩的紫石街看看。倘若没有紫石街,哪儿会有狮子楼的气派?!然而问了许多路人,居然都不知道紫石街在哪儿。终于有两个老头儿指着狮子楼南面一条小巷:从那儿下去,见一个路口,向西便是。
既窄且旧,与恢宏大气的仿宋街形成强烈反差。这就是紫石街,这就是当年武大郎挑着担子吆喝“卖炊饼喽”、“卖炊饼”的地儿,这就是潘金莲、王婆、西门庆相互勾结残害武大郎从而也使她(他)们走向灭亡的所在。到了紫石街,就要去看看当年武大郎、潘金莲、王婆住的地方。问了小街两边门外抱着小孩的妇女抑或聊天的老人,竟然也都不知道。又问了这条街上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人摇头,有人回答曰,有关武大郎、潘金莲、王婆的遗迹没有保留。
一部《水浒传》使阳谷名扬天下,也使武松、西门庆、武大郎、潘金莲、王婆人所共知。
我想,阳谷重建和维修狮子楼,或许是英雄武松在狮子楼除掉恶霸西门庆,为人称道而为;没有保留紫石街上武大郎、潘金莲、王婆的遗迹,是不是武大郎虽然令人同情,但不失窝囊;而潘金莲、王婆则千夫所指,遗臭万年,不应保留。
但是若从悲剧的角色看武大郎,从反面教员看潘金莲和王婆,他(她)们的遗迹,亦可保留。
二百一十
郑国渠泾惠渠走笔
踏上2000多年前郑国渠滋润过的土地,面对后人为郑国雕塑的古铜色塑像,记者仿佛走进了历史。
时任陕西省三管局党委书记的刘恒福同志从西安陪记者赶到渭北泾阳一带,冒着炎炎烈日,在郑国渠水流淌过的田野,在泾惠渠水浇灌过的大地,追寻历史的遗迹。刘书记一边作向导,一边作介绍。
引泾灌溉从公元前246年郑国修建郑国渠开始。郑国是韩国的一名水工,他修建郑国渠最初的出发点与大禹治水有所不同,他是韩国派到秦国的间谍。韩国看到日益强大的秦国虎视眈眈,随时有东扩侵略自己国家的危险,便派郑国到秦国献“疲秦之计”,让秦国在关中兴建引泾河水灌溉农田的大型工程,把人力、物力、财力都消耗在水利建设上,使其无力侵犯自己的国家。秦国虽然当时就识破了郑国的计谋,却仍然让郑国发挥自己的专长,主持修建引泾灌溉工程,以润泽关中土地,造福百姓。经过10余年艰苦努力,灌渠终于建成了,可灌溉土地近百万亩,使秦国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为后来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这个灌渠由于是郑国主持修建的,秦国就命名它为郑国渠。也由于郑国渠惠泽了当时和后世,人们便对郑国的间谍身份宽容地一笑了之,而对他治水的伟业传颂千古。
泾惠渠管理局曾邀请西北大学地理系的学者和考古工作者对郑国渠渠道进行过实地察勘,标绘出郑国渠的引泾故道路线,其实际长度为126.03公里,渠道自西而东布置在渭北平原二级阶地的最高线上,充分利用了北原以南、泾渭河以北这块西北高、东南低地区的地形特点,形成了渠水自流灌溉,从而控制了灌溉面积。郑国渠在渠道工程布设上,将沿线与渠道交叉的许多小河拦水入渠,使郑国渠沿渠流量渐增,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灌溉效益。这在2000多年前,是很难得的。
由于河床下切以及引泾渠口不断上移,在郑国渠之后,历代在郑国渠的基础上又建成了汉代的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通济渠等。到了清代,弃泾引泉,引泉名曰龙洞渠,灌溉面积只剩下2万亩。
公元1932年,陕西大旱,李仪祉先生在历代引泾灌溉的故道上,主持建成了泾惠渠,灌溉面积大幅度提高。并且,成立了泾惠渠管理局,李先生亲笔写下了《泾惠渠管理管见》、《泾惠渠管理章程拟议》等颇具真知灼见的论文。泾惠渠的建成,使关中人民久旱逢甘霖,几十万亩良田得到了及时灌溉。解放后,经过不断改造完善,新建坝闸,扩大隧洞,加高石堤,泾惠渠枢纽工程更加雄伟壮观。如今,灌溉面积已达135万亩。
李仪祉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水利科学家。他1882年生于陕西蒲城,1909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后两次留学德国,回国后曾在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西北大学任教授、校长等职,以后曾任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等职,1938年病逝。
人们像对待大禹一样,敬仰和怀念郑国、李仪祉。在如今泾惠渠渠首的一个展厅里,安放着郑国的半身塑像;在当年李仪祉主持修建泾惠渠住过的地方修建了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的“李仪祉墓园”。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了“李仪祉墓园”。墓园大门楹联上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的“殊功早入河渠志,遗宅仍规水竹居”,让人思绪万千,感慨不
影视剧改编摄制,请与本文作者电话13683818096联系,先用短信
本文作者程占功,退休前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黄河报文化版责任编辑